智能科学信息平台

国家工信部

官方备案

扫码下载APP

您的位置

资讯详情

本人可编辑资讯

仅支持在APP编辑资讯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APP

IF=27!华中科技大学Qie, Long最新SCI

论论资讯 | 2023-10-25 75热度

Nano-Micro Letters

Explore content

About the journal

Publish with us

Demystifying the Salt-Induced Li Loss: A Universal Procedure for the Electrolyte Design of Lithium-Metal Batteries

Zhu Zhenglu; Li Xiaohui; Qi Xiaoqun; Ji Jie; Ji Yongsheng; Jiang Ruining; Liang Chaofan; Yang Dan; Yang Ze; Qie Long; Huang Yunhui

Published:2023-10-24
DOI:10.1007/s40820-023-01205-3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锂金属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轻质量等特点,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理想选择。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电解液中的盐类会导致锂的损失,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目前,有关电解液中盐类对锂损失的影响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研究内容

近日,一篇题为《Demystifying the Salt-Induced Li Loss: A Universal Procedure for the Electrolyte Design of Lithium-Metal Batteries》的论文在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该论文通过使用不同盐类的电解液(如六氟磷酸锂(LiPF6)、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和双(氟磺酰)胺锂(LiFSI))为例,研究了盐类对锂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电解液中SEI Li+和“死”锂的积累可能是导致锂在盐类为LiPF6的电解液中不可逆损失的原因。而对于盐类为LiDFOB和LiFSI的电解液,积累的“死”锂占主导地位。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硝酸锂和氟乙烯碳酸酯添加剂可以分别作为“死”锂和SEI Li+的抑制剂。基于上述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锂金属电池电解液设计策略:(i)解耦并找到不可逆锂损失的主要原因;(ii)添加相应的电解液添加剂。通过这种针对锂损失的策略,在1,2-二甲氧基乙烷、三乙酸磷和四氢呋喃溶剂的电解液中,锂的可逆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策略可能拓宽了电解液设计的范围,有助于实现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研究意义

该研究通过解耦电解液中不同盐类对锂损失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电解液设计策略,为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这种策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还有望拓宽电解液设计的范围,促进锂金属电池的工业化应用。

微信扫码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