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您的位置

资讯详情

本人可编辑资讯

仅支持在APP编辑资讯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APP

王蓟与Liang, Gao等人新研究:施工过程中CRTS III板轨道层间性能的演化机理

论论资讯 | 2024-05-15 88热度

Applied Sciences (Switzerland)

Explore content

About the journal

Publish with us

Evolution Mechanism of Interlayer Properties of CRTS III Slab Track during Construction

Wang J.; Gao L.; Wang L.; Zhao W.; Qin Y.; Hua C.; Li Y.

Published:2024-01-01
DOI:10.3390/app14020704

研究背景

在建设过程中,CRTS III板式轨道的层间性能直接影响其长期使用状况。然而,目前在这一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复杂荷载下,轨道板层间性能的演变机制以及关键参数的影响机制等尚未完全揭示。

研究内容

最近一篇发表在《Applied Sciences》期刊上的论文探讨了《CRTS III板式轨道在施工过程中层间性能的演变机制》。研究引入了描述轨道板与SCC界面早期性能的时变系数,以改进双线性CZM。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RTS III板式轨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层间性能演变模型。研究揭示了在复杂荷载下的层间性能演变机制以及关键参数对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SCC浇筑后,由于SCC收缩和温度梯度的综合影响,板角处的层间损伤成为敏感区域。层间损伤最初表现为板角处,逐渐向板的中心蔓延,影响轨道结构的复合性能和力传递特性。SCC的粘结性能、收缩性能以及施工温度对层间损伤演变有显著影响。为降低损伤风险,可添加矿物掺合料和膨胀剂作为添加剂,改善粘结性能,减小SCC的收缩。在低温施工期间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在0°C以下和30°C以上进行SCC浇筑施工。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入探讨了CRTS III板式轨道在施工过程中层间性能的演变机制,为改善轨道结构的长期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引入新的时变系数和建立演变模型,有望提高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未来的轨道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CRTS III板式轨道在施工过程中层间性能的演变机制及其重要性。如果你对这一领域感兴趣,不妨深入阅读相关的研究内容,探索更多关于轨道工程的知识。

图片赏析

图一. 轨道板和SCC之间的界面损坏.
图10. 夏季板式轨道温度场的现场测试.
图11. 夏季板式轨道温度场的现场测试与比较.
图13. 不同位置DI的时间历程.
图14. 不同时期层间𝐷图
图15. 考虑了有损伤和无损伤SCC的垂直位移-时间曲线.
图16. 考虑了有损伤和无损伤两种情况下板在不同时刻的Mises应力分布. (a)无损坏(B)有损坏.
图17. 不同界面折减系数下板角处的典型指标. 直接投资;垂直位移.
图18. 在不同收缩载荷下板角处的典型指数. (a) DI; (b)垂直位移.
图19. 不同温度下板角处的典型指数. (a)DI(B)垂直位移.
图3. 时变系数的定义. 图3. 时变系数的定义.
图4. CRTS III平板轨道的FEM.
图5. CRTS III平板轨道的热模型.
图7. 在20℃成型温度下,水合发热量◦S C.
图8. 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应力水平的比较.
图9. 模拟和实验结果比较. (a) 正常拉伸试验; (b) 剪切试验.
表1.双线性CZM中关键参数的值 [30,31] .
表2.CRTs III板式轨道材料参数.

微信扫码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