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您的位置

资讯详情

本人可编辑资讯

仅支持在APP编辑资讯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APP

兰州大学最新研究:模拟环境梯度对青藏高原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论论资讯 | 2024-05-12 29热度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xplore content

About the journal

Publish with us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on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andscape patter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Liu J.; Pei X.; Zhu W.; Jiao J.

Published:2024-05-01
DOI:10.1016/j.jenvman.2024.120957

研究背景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发展领域,景观格局至关重要,然而对于预测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的全面研究仍然不足。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针对青藏高原景观格局变化的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

这项研究采用了PLUS-CA-Markov和Fragstats模型,预测了2030年至2050年间青藏高原的景观格局。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2000年至205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识别了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考虑到高原特有的环境梯度,如海拔、坡度、温度和降水,我们研究了它们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研究意义

研究发现:1. 2000年至2020年间,草地退化最为严重,主要归因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导致的冰川融化。相比之下,自2020年至2050年,耕地、森林和水的趋势与前两个十年有所不同,表明气候变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2. 青藏高原的景观格局分布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2000年至2020年间,聚集度下降,多样性和复杂性减少,生态连通性增强,部分改善了生态质量。自2020年至2050年,景观聚集度下降,景观碎片化和连通路径数量减少,表明高原生态系统出现明显恶化。3. 最显著的权衡关系在景观分裂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之间,而景观形状指数和平均形状指数之间的协同关系更为显著。4. 高程和温度与景观聚集度、分裂度和最大斑块指数呈非线性二次趋势。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表现出不规则的非线性效应。最大斑块指数主要受坡度影响,而分裂指数受降水影响最大。 这项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青藏高原景观格局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指导未来的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微信扫码即可查看